日博体育

最近新闻
辽宁工业大学2023年党政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是学校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起始之年。学校党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锚定博士授权单位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学科建设“集群”工程、人才培养“过关”工程、科学研究“跨越”工程、师资队伍“提质”工程、党建引领“护航”工程,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一、坚持党建统领,筑牢事业发展根基

1.强化党的政治建设

工作措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增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建立全校政治巡察工作机制,开展年度巡察工作,为省委巡视工作做好充足准备。加强党建工作整体谋划,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把党的全面领导转变成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成效。

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

2.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工作措施: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强化党建引领、党建赋能和党建增效。深入落实“政治+业务”学习制度,促进党建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一院一品”建设,高标准建设好省级和校级标杆学院、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打造具有辽工大特色的党建品牌,不断激发党建活力。创先争优,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定“党员责任区”,充分发挥党员师生先锋模范作用。严格执行党的组织制度,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

责任单位:党委组织部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工作措施:突出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建设,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完善干部梯队建设。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健全干部考核机制,注重干部日常表现,特别是在重大事件中的工作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任用,持续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锤炼攻坚担当精神。坚持严管厚爱结合,严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干部队伍的能力提升,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干部培训。

责任单位:党委组织部、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

4.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

工作措施: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队伍建设、阵地管控和督查考核,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及时分析、研判和处理突发舆情,切实提升舆情监测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丰富学习形式和载体,持续推进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入脑入心。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科学路径。唱响红色文化品牌,推进文明校园建设。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

5.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工作措施:持之以恒坚持严的主基调,聚焦“两个维护”,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抓住“关键少数”,落实对下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及班子成员的监督,坚持挺纪在前,用好“第一种形态”,提升监督效能,持续推进“阳光三务”,监督推进阳光校园建设。深化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完善党风政风监督长效机制。持续深化“三转”深化运用“四种形态”,规范处置问题线索,整治和查处校园“微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责任单位: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

6.着力激发统战群团活力

工作措施:全面加强统战系统服务学校中心工作能力,强化党外人士的培养和思想引领,形成民主党派活动特色品牌。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进一步推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开好第三届教代会、工代会,关心关爱教职工工作和生活,不断提升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通过“青年大学习”“青马工程”“团校青年讲师团计划”“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引导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打造青春活力校园。充分调动校友资源服务学校发展,构建母校与校友发展的共同体。持续提升离退休老同志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努力提高离退休工作质量。

责任单位:党委统战部、学生工作处(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工会、团委、校友工作办公室(社会合作与服务中心)、离退休人员管理处

二、坚持内涵发展,争取重点任务突破

7.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工作措施:紧扣落实《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展“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中期检查。跟踪省高校绩效管理考核指标的修订情况,完善学校制度建设,推动全员参与学校发展。强化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激发二级学院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的作用,提高管理效能。压实责任,督导检查2023年党政工作要点执行情况,确保目标任务落实落细。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全面提升依法治校水平。

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处

8.加快学科引领发展

工作措施:根据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和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总体要求,深度分析学科发展规律,高质量完成省一流学科验收考核工作,形成博士授权单位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持续开展学科指标监测和评估,推动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学科群,开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赛道。对标辽宁振兴发展高层次人才需求,组织好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新增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

责任单位: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交叉科学研究院

9.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工作措施: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进一步优化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突出引进人才的贡献度,实施“一人一策”,年度引进和培养博士70—80人,引培国家级人才1—2人、团队1个,省部级人才5人。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分类开展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打造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责任单位: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10.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工作措施:以学科为导向制定《辽宁工业大学科研绩效考核办法》,提升科研效能。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启动“辽宁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中试基地”建设,争取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培育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实施“高水平项目突破工程”,争取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以上,省部级奖励3项以上,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0项以上,与企业联合攻克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3—5项。共建高校智库联盟,加强人文社科基地建设。组织高质量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2—3次,发表高质量论文200篇以上。

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处、交叉科学研究院

11.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工作措施:鼓励应用技术创新,谋划建立军民融合创新联盟,积极参与“百校千企(地)”协同创新伙伴行动、乡村振兴高校联盟,建立2—3个校企合作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项,申请发明专利50项以上,全年科研经费进款突破8000万元。引进在孵科技型企业10家,孵化期内企业数量达到50家,引入规模科技型企业1家,申报2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处、日博体育日博体育研究院、校友工作办公室(社会合作与服务中心)、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大学科技园)

三、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2.突出“三全育人”成效

工作措施: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构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协同育人的思政工作体系扎实开展“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实施辅导员核心业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实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全覆盖,加快学工管理信息化建设,突出学院专业特色。加强实践育人,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社会实践项目化,志愿服务品牌化。推进危机干预和应激管理,深化危机联动机制,提升心理育人成效。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工会、团委、心理发展与健康管理中心

13.加强“大思政课”建设

工作措施: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内容,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依托辽沈战役红色文化,深度挖掘锦州“四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和辽宁现代工业文明课程思政元素,传承配水池战斗攻坚精神这一特有的红色根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各专业课程思政助力“绿色低碳”人才培养。建立“大思政”指数标准和督查机制,遴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0—40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40—60个。打造大型情景剧,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实景舞台,讲好新思想、新理论、新实践,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14.提高本科教学水平

工作措施:夯实本科教育基础,全面启动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按照一流专业验收标准,建立一流专业建设点督查评价制度,高质量建设25个一流专业。加快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提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争取9个专业提交工程认证申请,3个专业获得受理。紧密跟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四新”专业建设要求,筹备申报新专业、优化调整现有专业,试点“微专业”,培育省级示范性专业学院1—2个。制定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标准,新增教学实践基地10个,做好省级校外实践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持续推进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推广奥杰班、长城班和长安班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校际联合培养经验,校际交流生规模扩大到30—35人。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推进课堂革命与学分转换,2023年所有必修考试课程全部实施教考分离。全面落实完全学分制,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加强对132门省一流课程的督导、考核工作,确保所有课程完成全过程形成性评价考核。继续遴选校级一流课程60门,建设校级课程教学团队10个,争取实现国家级一流课程零的突破。新立项教材10部,加快已立项的60部教材编写和出版。制定专业负责人标准与考核办法,选优配强一流专业负责人。推进新型教学组织建设,遴选校级虚拟教研室,加强交流培训与考核。强化数理基础教育,开设大学数学能力提升等选修课程,加强专业软件应用教学,提高数理学科竞赛成绩。

责任单位:教务处、教学评估中心

15.提升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

工作措施: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推行学位论文盲审制度,获评研究生省优秀学位论文4—5篇。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力争达到800人以上。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建设,提高现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的贡献力,探索硕士研究生层面“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增加高水平、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4个,争取建成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4—5个。探索跨学科、交叉学科导师聘任,增补研究生导师40—50名,其中外聘导师20—30名,力争获评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1—2名。持续开展研究生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立项校级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项目30—40项,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项目验收和总结,加快优秀成果的凝练和推广应用。加快研究生国际产学研用中外联合培养项目。推进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结合校院二级管理,优化研究生培养流程和管理制度。

责任单位: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

16.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工作措施:落实落细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建设5—8门专创融合精品课。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和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以创新能力优势、成果导向加强重点竞赛项目,继续保持竞赛获奖数量和排名在全省高校前列,争取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获奖达60项,在第九届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力争在国家级高水平获奖等级上取得新突破。建设好省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培育2个以上校企合作育人范例。

责任单位: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教务处、工程训练中心

17.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工作措施:按“四新”要求,加强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推动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和日博体育工程四个专业的国际化办学,争取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新增国际合作校1—2个,拓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1—2个,继续与韩国又松大学开展中外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探索开拓新的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做好留学生招生和教育管理,争取恢复招生专业2个,招生人数达到30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继续申报“丝路奖学金”“中欧学分互换奖学金”“中非奖学金”等项目,扩大国际教育的影响力。

责任单位: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

18.深化继续教育和教育培训

工作措施:优化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布局,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办学监管和质量管控,建立适应辽宁振兴发展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育培训办学体系。加快国家职业技能认定辽宁工业大学职业技能认定中心建设,打造培训品牌,高质量建设辽宁省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争取开展新项目1项。依托各学院办学特色,加强社会合作,扩大服务振兴发展的影响力。

责任单位: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培训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社会合作与服务中心)

19.持续推动招生就业工作创新

工作措施:创新招生宣传方式,做好第二学士学位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招生工作,建立样板优秀生源基地,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深度拓展就业渠道,持续开展“书记校长访企脱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推进就业育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就业创业。动态优化专业招生规模,加大就业实践基地建设,健全就业反馈机制,建立“一专业一品牌”优质就业工作体系,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做好考研指导服务工作,考研率达14%。

责任单位:招生就业处

四、坚持服务育人,提升保障水平

20.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工作措施:加强“虚拟仿真与验证实训中心”项目的部门协调,深化教学、实践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保证项目建设质量。不断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学生公寓无线网络全覆盖。持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全面梳理校内信息系统,加快“一张表”内涵建设,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丰富应用场景,推进移动端智慧应用,实现5G环境和技术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全覆盖,重塑教学生态。高质量完成省数字校园试点校和“5G+智慧教育”试点项目验收工作。

责任单位:网络信息中心、发展规划处

21.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

工作措施:压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全面开展消防、校内交通、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充实技防设施,完善学校综合治理网格。深入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和培训,强化保密工作责任制。做好“乙类乙管”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建设好、运行好校内健康驿站,引导广大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崇尚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保健康、防重症,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高年度教职工体检、体测和心理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保卫处、党政办公室(保密工作办公室)、医院、体育部、心理发展与健康管理中心、后勤管理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学生工作处(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22.加强财务、资产管理与审计工作

工作措施:盘活存量、做大增量,落实银校、校企合作,增强资金筹措能力。科学编制2023年预算,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内涵发展资金需求。建立财政性资金预算执行督导、协调机制,提高资金执行率。完善财务审批管理,加快财务预算管理和网上报销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教育基金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工程项目审计质量,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出台经营性资产管理办法,按计划开展校属企业改制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优化招标采购工作机制,提高招标采购工作质量。

责任单位:财务处、审计处、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大学科技园)、企业改制办公室(建筑设计院)、工会

23.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工作措施:改善食堂就餐环境,完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提高师生用餐满意度。持续改善教学设施,学生住宿条件和教师工作环境,优化办公用房资源配置。推进绿色、节约型校园建设,打造文化校园。扩大图书文献资料保障与共享,提高文献资源保障率。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严把学术质量关,提高学报刊文质量,扩大学报影响力。

责任单位:后勤管理处、党委宣传部、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图书馆(档案馆)、学报编辑部